陳振輝,全球首席永續長
富達國際最新的ESG分析師調查報告顯示,越來越多企業跟不上在2050年之前實現淨零碳排放目標的進度。不過,企業逐步意識到氣候變遷風險,我們有理由相信它們很快會極力追趕。
真正有望實現淨零排放的公司越來越少。
富達國際對旗下投資分析師進行的最新調查發現,他們所研究的企業當中只有43%訂下可信的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而去年這一比例為57%。[1]
不過,令人欣慰的是,我們的大多數分析師表示,他們所研究的企業仍然熱衷於與我們及其他股東討論如何加強永續發展。越來越多企業意識到氣候暖化及生態系統惡化所帶來的威脅,這為它們繼續關注這個主題提供了強大的動力。
淨零排放目標進展甚微
近年來,企業紛紛設定目標,承諾減少碳排放及抵銷剩餘碳排放,以確保它們對氣候變化的淨貢獻達到零。這些目標大部份集中於2050年,與《巴黎協定》一致。
然而,如圖1所示,我們的分析師認為,他們所研究的公司大多沒有為實現這一目標制定可信的計劃。
圖1:大多數公司仍未於2050年或之前實現淨零排放指定可信的計劃
問題:「在您所研究的公司當中,有多大比例已經制定可信的計劃以實現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資料來源:富達國際,2024年5月
令人擔憂的是,去年的調查報告已經顯示企業在採取實際行動以實現排放方面遇到挑戰,其後差距進一步擴大。
隨著淨零排放的現實變得更加清晰,分析師們列舉了各種後果。一位專注研究歐洲能源產業的分析師表示:「一些企業雖已訂下脫碳目標,但卻是透過出售資產來實現這些目標(排放量只是轉移至買方)。」另一位分析師指出,某家礦業公司「對待排放目標只是口頭上說說而已」。
在某些情況下,由於實現淨零排放任重道遠,一些公司被迫重新考慮所訂下的目標。一位固定收益分析師表示,她所研究的一家「ESG領先企業」目前「將目標收窄至他們認為更可實現的範圍」。
可以改變現狀的三種途徑
顯然,要實現淨零排放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要如何達成這個目標?分析師認為,三大因素將會促使公司改善環保實踐,分別是監管、政府獎勵及股東行動。
圖2:監管、政府獎勵及股東行動將會推動公司改善環境實踐
問題:「您認為哪些因素會在未來12個月內促使公司的環境實踐發生變化?」。圖表顯示分析師在-3(不重要)至+3(最重要)的範圍內對各種活動的重要性的平均評分。資料來源:富達國際ESG分析師調查報告,2024年5月
我們去年的調查報告已經強調監管的重要性,因此看到過去 12 個月內推出的大量新準則令人鼓舞。國際永續發展標準委員會(ISSB)為永續發展報告定下全球標準。歐盟也實施全面的企業永續發展報告指令(CSRD),以支持其在2030年或之前減排55%的目標。
然而,監管不能單獨發揮作用。美國的《降低通膨法案》訂出大規模的獎勵計劃,鼓勵企業採用綠色技術。這類措施突顯出政府支持的影響力,也促使其他希望推動轉型經濟的國家制定相應政策,例如歐盟的綠色交易工業計劃(Green Deal Industrial Plan)。
毋庸置疑,消費者行動對非必需消費品公司的影響最大,消費者促使公司採取環保行為的影響力僅次於監管。然而,消費者的影響力對處於價值鏈下游及遠離消費者的公司而言有限。在改善環保實踐方面,各分析師認為,投資者撤資或排斥以及地緣政治均無用武之地。
治理參與規則
相較之下,相信股東行動能夠帶來改變的分析師人數今年有所增加。我們的分析師表示,一些最有成效的股東行動採取了與公司管理團隊合作的形式。
一位歐洲物料行業分析師表示:「我與一家礦業公司就環保議題進行治理參與,很明顯這家公司已經接納我們對排放報告的意見。」如圖3所示,這並非單一例子,大多數公司都願意就ESG議題進行治理參與。
圖3:公司願意就ESG議題進行治理參與
問題:「整體而言,在過去12個月,您所研究的公司對您的治理參與工作有何反應?」。資料來源:富達國際ESG分析師調查報告,2024年5月。附註:回答「既非有回應也非無回應」的分析師不包括在內。
一位分析師與西班牙某家公用事業公司對話後表示:「經過全年多次治理參與,我們看到公司的行為發生變化。以薪酬為例,董事會目前必須將20%的薪酬以股票形式持有,並持有至少五年,以確保他們與長期投資者的利益更加一致。
投資者共同努力往往能夠達到最大效果。富達主導的氣候行動100(Climate Action 100)是由管理約68兆美元資產的機構投資者所組成,持續與澳洲礦業公司力拓(Rio Tinto)進行治理參與。因此,該公司同意開始報告其在所謂的綠色鋼鐵項目上的支出和進展,並鼓勵管理層透過長期薪酬激勵來推行這些舉措。
當然,有些企業可能只是口頭上支持永續發展。近半數分析師表示,他們所研究的公司在永續發展方面宣傳多於實際行動,這項發現與前幾年的調查結果一致。
圖4:很多公司在ESG方面仍然宣傳多於實際行動
問題:「你認為你所研究的企業在宣傳ESG方面屬於哪一類別?」。圖表顯示分析師百分比。資料來源:富達國際ESG分析師調查報告,2024年5月
現實情況各不相同。我們的分析師指出,在某些情況下,公司本身並不清楚應該如何行動,例如一些分析師強調生產電動汽車的複雜性。
一位固定收益分析師解釋:「公司普遍稱許電動車有助「拯救地球」,但卻很少談及生產電池所造成的污染。此外,在現階段,電動汽車能否為社會帶來改變疑慮仍存,原因是電動汽車的價格較高,不大富裕的消費者未必會選擇。」
其他分析師則承認,一些公司雖然具有環保意識,但不一定關注社會責任及公司治理問題。一位公用事業行業分析師表示:「很多可再生能源公司因為環保因素似乎非常支持ESG,但卻不承認本身的治理存在問題,而且很多產品(例如電池及太陽能電池板)的報廢問題存在很大不確定性。」
風險成真
公司繼續建設性地參與其環保實踐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他們深知威脅真實存在,並會對公司的營運造成財務影響,在某些情況下還會影響他們的實際營運。
圖5:大多數公司已經著手應對氣候變化對業務所造成威脅
問題:「您所研究的公司是否已經著手應對潛在的氣候及自然變化對業務所造成的威脅?」。資料來源:富達國際ESG分析師調查報告,2024年5月。附註:回答「不適用於我所研究的公司」的分析師不包括在內。
一位物料行業分析師表示:「對於我所研究的大多數公司而言,氣候變遷是必需適應的一個問題。」
保險行業已經尋求減輕氣候影響。一位歐洲金融業分析師表示:「非壽險公司正在與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合作,目標是結合本身的發現與更大的氣候及天氣數據庫,從而與客戶就預防措施及保費政策進行更加有效的溝通。」
這正是我們今年的ESG調查報告帶來希望的原因之一,公司在實現淨零排放方面或許進度落後,但至少開始正視相關風險。前路漫漫且艱難,但我們的分析師找到了公司實現這些目標的方法及理由。
[1] 去年,我們詢問分析師,他們所研究的公司有多大比例撥出足夠資本開支來實現淨零排放;今年,我們詢問分析師,有多大比例的公司已訂下在2050年或之前實現淨零排放的可信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