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跳轉

    緒論/摘要:為解決週期性和結構性問題而推出的刺激和改革政策可望振興亞洲市場。

    文: Martin Dropkin, Judy Chen

    在龍舟比賽中,船的速度不僅取決於劃槳者劃槳的力道,還取決於舵手如何引導隊伍前進。這是體力與腦力的結合,驅動團隊一路衝向終點。

    這個比方非常適用於亞洲地區,首先許多亞洲市場不僅受惠於為提振經濟而推出的政策措施(體力),而且還有聚焦長期增長的資本市場改革和經濟轉型(腦力)的加持。當兩者同時並進,亞洲自然會吸引投資人加碼。

    對股東有利的改革

    近幾個月來,公司治理改革已成為整個亞洲的共同主題。中國、日本和韓國都更積極地推動企業提高股利發放與實施庫藏股。

    中國在四月公佈了九點指導方針,包括許多措施旨在鼓勵股息支付和填補公司治理漏洞。今年稍早,韓國推出了企業價值提升計劃,以減少所謂「韓國折價」的現象。在日本,一年多前,東京證券交易所開始向企業施壓,要求提高股東回報,有效推進公司治理改革計畫的發展。

    這些改革進行式應該會提高整個區域的股息支付率。過去五年,中國、韓國和日本企業的平均股息發放率分別為31%、33%和40%(參見圖1)。全球平均為 48%,歐洲為 65%;所以亞洲還有相當的改善空間。亞洲的「鐵公雞」(中文裡對不支付股票股利公司的稱呼)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才會改變作法,但今年我們已經看到了明顯的改善。此類改革將有助於股息持續成長的公司益發具有吸引力,並為當地資本市場帶來各界樂見的進步。

    圖1: 中國、日本及韓國的股息發放率低於多數亞洲國家與全球平均

    資料來源: 彭博社、MSCI、富達國際,2024年6月
    備註:數據顯示過去5年平均股息發放率。截至2024年5月31日之數據。

    中國:綠芽與房地產

    我們維持對中國今年「逐步回穩」的前景預期,因為中國經濟許多部門持續冒出復甦的綠芽。

    最明顯的是製造業,從海外需求復甦到北京聚焦於高科技生產皆帶來有力的支持。由於國內需求相對低迷,電動車、醫療影像設備和重機械製造商持續鎖定海外市場。

    消費端也出現一些樂觀訊號,例如度假旅遊的反彈。

    但佔中國家庭財富極大比例的房地產業低迷,持續打壓消費者信心。

    政策制定者在五月擴大對陷入困境的房地產業的支持,希望收購賣不掉的公寓,同時避免產生新的資產泡沫。但這些政策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刺激經濟加速成長。相反地,其目標是穩定房地產市場,以促進多年期轉型計畫,轉向由消費和高階製造業驅動的新成長模式。

    我們預期政策制定者將繼續關注經濟轉型目標,但也會利用具備針對性的逆週期寬鬆政策來刺激經濟,並恢復企業和消費者信心。

    圖2: 製造業成為經濟成長引擎
    中國房地產投資不振之際,製造業投資漸有起色

    資料來源: 中國國家統計局、iFinD、富達國際,2024年6月
    備註:數據顯示中國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年增率

    其他區域:其他亮點

    隨著中國大陸經濟復甦的同時,亞洲經濟也在穩步前行。

    印度受益於強勁的成長動能、龐大的勞動年齡人口和強勁的消費支出。

    與此同時,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選舉結果未能如預期拿下多數席次,造成印度市場 出現波動。我們預計國家民主聯盟(NDA)政府會受到牽制,但並不會破壞印度的長期成長題材。聯合政府搭配更多制衡機制,應有助於增強投資人的信心。近期內,我們預期評價已經偏高的中小型股將出現盤整,而金融和消費類股則應該會有不錯表現。

    最後同樣重要的一點是,台灣擁有世界級半導體和高科技公司,如今他們都是全球供應鏈的要角。我們仍處於AI技術週期的早期階段,不斷演進的AI題材將繼續刺激對先進晶片的需求,支撐各界看好台灣頂尖企業的表現。

    雖然亞洲的前景變得更為樂觀,但我們很清楚未來幾個月的潛在風險,包括地緣政治、美國長期升息對亞洲貨幣的影響等。不過,支持性政策和長期改革應該會讓投資人從第三季起大感振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