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Lei Zhu、Judy Chen
關鍵重點
- DeepSeek與刺激方案激勵各界高度期待景氣好轉。
- 亞洲國家有政策工具可以在關稅來臨時減緩其衝擊。
- 在全球貿易不確定性升高的情況下,亞洲可望吸引尋求相對穩定環境的投資人。
其實今年市場強勢開局。中國推出刺激措施,帶動經濟出現復甦綠芽,然後一家原本默默無聞的新創公司橫空出世,讓所有人開始重新評估中國能否克服美國禁令,開發出領先全球的技術。就在龍年結束之際,DeepSeek獨力提振了中國的經濟前景,同時也激勵各界樂觀期待亞洲引領AI創新。
但之後冒出了關稅威脅與全球貿易高度不確定性。
全面加徵關稅
美國川普總統自上任以來,已經對來自中國的進口商品開徵額外20%的關稅。市場預期後續將祭出更多關稅。雖然多數亞洲經濟體未受影響,但美國的政策仍是各國密切關注的風險。對美享有最大貿易順差的15個經濟體,有8個位於亞洲1。
亞洲向來以出口為導向,貿易對其至關重要。更多關稅將衝擊亞洲出口商的利潤,尤其過去兩年中國經濟不振的連鎖效應,已經讓許多出口業者苦不堪言。儘管如此,透過雙邊談判仍有可能改變甚至阻卻某些貿易行動。或許更重要的是,亞洲國家擁有政策工具,可以在關稅來臨時減緩其衝擊。
隨著貿易壓力升高,各國啟動因應策略,可能反而刺激區域經濟增長。富達位在中國專門研究不動產股票的分析師Fiona Shou表示:「如果外部環境變得更加嚴峻,政府可能增強對國內房地產業的支持政策,企業可望因政策鬆綁而受惠。」雖然看似皆大歡喜,但是也不容太過樂觀,她警告說:「如果總經環境顯著弱化,收入預期受到負面衝擊,那麼需求也將受到影響。」
政策支撐
多數亞洲經濟體維持溫和通膨,央行因此有空間來放寬貨幣政策,支持經濟增長。逐步降低利率可能會導致貨幣略為走貶,但也能幫助其出口在國際市場上更具競爭優勢。話雖如此,亞洲央行將審慎拿捏降息時機,密切關注聯準會政策決策,以維持穩定的跨境資金流動。
圖1:亞洲通膨多在可控範圍內
資料來源:Macrobond,富達國際,2025年3月。註:數據為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的六個月移動平均值。
唯一的例外是日本,目前仍面臨負的實質殖利率。儘管日本央行在三月時選擇按兵不動,但若通膨加劇,有可能會進一步升息。我們預期經濟將持續溫和復甦,受惠於消費需求增長及企業支出強勁。
整體而言,萬一經濟環境惡化,亞洲仍有空間加碼財政寬鬆政策。中國在三月舉辦兩會期間,已將赤字率提高至GDP的4%,高於去年的3%,寫下三十多年來的高點。儘管面臨壓力,今年的實質GDP增長目標仍維持在和2024年相同的5%,顯示政府有心維持成長動能,同時也再次透露未來仍有加碼刺激的空間。
相對穩定
不可否認的是,亞洲正面臨日益複雜的國際局勢。關稅威脅非同小可。但亞洲經濟體具有韌性,有助於各國應對大部分關稅威脅帶來的潛在衝擊。東南亞國家將持續受益於供應鏈撤離中國,除了促進投資流入,也將支持整體經濟增長。印度經濟持續成長,受惠於強勁的消費需求和政府支出。
由於中國和區域及全球供應鏈深度整合,中國經濟復甦的快慢對亞洲其他地區至關重要。在實施一連串刺激措施後,中國經濟已出現復甦跡象,尤其是在房地產部門。股市上漲所衍生的財富效應預計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提振家庭的信心。
除了良好的經濟基本面外,AI持續發展也將強化亞洲在科技創新的領導地位,並進一步提升整個區域長期成長前景。
資金正流入北亞股市以及亞洲非投資級債與投資級債。我們預期在誘人評價與相對穩定的政策環境推動下,第二季將看到更多資金流入亞洲市場。
在全球應對美國政策不確定性與美國例外論失色之際,亞洲相對樂觀的前景可望吸引尋求穩定報酬的投資人。
1彭博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