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Noriyuki Takizawa
日本科技發展的弔詭現象廣受討論,身為全球機器人技術的領導者,日本卻是少數仍然依賴傳真機的國家之一。此外,儘管擁有全球最大的科技創投基金,日本企業對自身科技人才的投資卻相當有限,其雲端科技的普及程度亦遠落後於歐美。日本的數位基礎建設情況令人憂心,政府更擔憂若到 2025 年數位化程度仍無法趕上,經濟每年可能損失 12 兆日圓(約 770 億美元)。不過,我認為長期以來被視為數位升級絆腳石的資訊服務公司,反而最有機會從這波追趕浪潮中受益。
問題根源可追溯至錯綜複雜的承包商體系,與其他已開發市場不同,日本企業偏好將資訊科技業務外包給所謂的「系統整合商」,這些廠商再將從硬體製造到軟體開發的各種任務分包給下游廠商。這種模式雖然讓大企業免於處理麻煩的科技專案,但長期下來不僅推高成本,也導致企業內部科技人才流失,形成只能採取臨時應急措施的窘境。
諷刺的是,日本正加緊腳步追趕數位化進度時,這些資訊服務廠商反而變得比以往更加不可或缺。響應政府號召,各企業紛紛加速數位化轉型,積極尋求這些廠商協助,以進行大規模升級專案,如雲端系統轉移等。因應市場需求,資訊服務廠商也開始轉型,不再只是逐一處理系統問題,而是以顧問的角色提供全方位解決方案,這種轉變不僅使其更能接觸企業高層決策團隊,也創造更多商機,且成效立竿見影。以數位轉型領導廠商野村總合研究所(NRI)為例,憑藉其強大的顧問團隊,股東權益報酬率從 2017 年的 11% 大幅提升至 2024 年的 20%1。知名度更高的富士通(Fujitsu)採取類似策略後,營業利潤率預計將從 2024 年的 4% 攀升至 2026 年的 12%。
然而,科技人才短缺問題並非短期內即可解決,政府在 2019 年就曾警告,到 2030 年日本資訊科技人才缺口可能達 80 萬人,部分專案可能因工程師不足而延遲。更可能發生的情況是,隨著 2025 年數位斷崖來臨,薪資水準將逐步上揚,這將有利規模較大的廠商,因為其有能力把增加的人力成本轉嫁給客戶。由於這波數位升級主要由大型企業和中央、地方政府帶動,具備規模和資源優勢的大型承包商將因此受惠。目前資金已開始湧入:根據日本央行短觀調查顯示,軟體投資在 2022 年和 2023 年均達到兩位數成長,2024 年更進一步成長 14%。
小型企業的投資機會同樣值得關注,其中部分公司具備獨特優勢,可能成為併購標的。最近系統整合商 SCSK 收購雲端網路整合專家 Net One,就充分展現了優質企業如何透過併購釋放潛在價值。
具備卓越管理實力的小型企業,往往展現出超越大型同業的成長動能。金融交易系統專家 Simplx 就是最佳範例,該公司新設立的數位顧問事業體快速起飛,帶動近五年年複合成長率達到 32%,這種亮眼表現是大型業者望塵莫及的。放眼日本 2025 年數位轉型浪潮,深入掌握產業整併動態與企業轉型趨勢,將是發掘高報酬投資機會的關鍵。
1日本會計年度為截至每年3月底。